5月,一系列利好政策让新能源汽车行业如沐春风,其中,最为关注的政策当属《中国制造2025》。
利好政策给行业指明方向
5月19日,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里提到,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工信部指出,目前在新能源方面首要目标是,到2020年,自主品牌纯电动和插电式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70%以上。到2025年,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实现3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80%以上。
对于《中国制造2025》中提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业内人士将其分为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明确肯定了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国家政策;第二个层次“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提出了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必须要掌握三大领域核心技术的新要求,比以前常说的掌握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明显提高了档次;第三个层次“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切中了我国汽车产业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弱、工程化、产业化重视程度不够的软肋,希望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第四个层次“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提出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要独立发展,形成完整科研、生产体系的要求,这可能预示着传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第五个层次“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确定的是自主品牌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目标。
针对利好政策,一位业内专家表示,“各种激励政策的出台有望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2015年、2016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有望呈几何倍数增长,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脚步已停不下来。”
虽然我国在新能源领域起步较晚,但在近两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在世界市场份额的占有率从4%增长到17%,并于2014年超过法国成为第三大电动汽车生产国。在今年1-4月,美国的插电车(包含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共销售3.24万辆。而工信部公布的同一时期产量显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总产量为3.44万辆,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逐步扩大。
车企纷纷加码新能源业务
面对已开始起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正紧锣密鼓地加入。除了比亚迪之外,上汽、北汽、广汽、东风、吉利等汽车集团都扬鞭提速其在新能源车市的布局;宝马、奔驰、大众等跨国车企也展开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行动。各大车企正使出浑身解数,毫不掩饰对新能源汽车宝座的觊觎之心。
进入5月以来,我国有数十家上市企业宣布或者计划增加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投入,包括比亚迪、力帆两家整车企业,以及多氟多、杉杉股份等零部件甚至跨界企业。从投资项目来看,动力电池仍是重中之重。
我国新能源汽车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实现了倍数增长,无论是从新能源汽车的性能方面,还是从车型的多样化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在政策的推动下,市场机制正逐步发挥作用,行业利好正驱动相关企业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投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正上演一场群雄逐鹿的精彩大戏。
(电池中国网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