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重重踩下了一脚“地板油”。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汽集团考察时表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这是首次来自最高层对汽车强国路径的明确定调。
“必由之路”论迅速引发汽车业内外强烈反响。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具体问题上,分析人士认为,此次最高领导层的明确表态,更超出业内预期,包括要求“加大研发力度,认真研究市场,用好用活政策,开发适应各种需求的产品,使之成为一个强劲的增长点。”这都是针对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要害问题。
事实上,今年以来,从国务院副总理,到国务院总理,再到此次国家最高领导人,在各地考察中持续提出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明确意见。“这种政策面的脉络十分罕见,信息相当明确而强烈。”有汽车分析师如是判断。
汽车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再次明确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性选择,并将有利于打破市场的最后壁垒,激发各种新能源汽车产品充分顺应需求,打开广阔市场空间。
定调汽车强国产业路径
“这一说法最终确立了中国汽车产业实现突围的基本路径。”汽车分析师张志勇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国内新能源汽车在产业化过程中,一直存在争论。而这一次是最高领导层完全明确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方向。“既然是必由之路,新能源汽车产业就不是可有可无,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承载起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梦想。”
在中国已经连续四年蝉联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之后,汽车业主管部门开始酝酿一个汽车强国战略规划,并希望将之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而去年以来中国品牌汽车的持续下跌,再次凸显了中国汽车业大而不强的空洞。以做强中国品牌为核心的汽车强国战略需要更明确的产业路径。
“中国汽车大的是市场,而不是产业。”张志勇指出,已经连续八个月出现市场份额下降的中国品牌汽车,正在陷入一场全面的危机。中国本土汽车产业正在由弱变得更弱。而这也是此次最高层再次明确鼓励汽车自主品牌以及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背景。
对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定位,此前业界曾有“弯道超车”论,认为中外汽车业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起点较为接近,因此将成为中国汽车业弯道超车的契机。但业内随后也对盲目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热潮进行反思,认为新能源汽车不可能单独突围,而必须根植于传统汽车产业积淀。
“汽车强国战略的要害是战略途径。”工信部部长苗圩在今年3月也提出,汽车强国战略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好钢使在刀刃上”。其中,他认为电动汽车的普及将会逐年提速,必须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不是一蹴而就可以见到成效。
苗圩去年也曾提出实现汽车强国的“三要素”,包括要掌握世界领先的关键核心技术;要有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知名品牌;学会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他认为,加快推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业的一大核心问题,但要杜绝“惟新能源汽车”的错误观念。
这正是对“弯道超车”论的修正。张志勇认为,新能源汽车所谓“弯道超车”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就是明确产业契机。而此次最高层提出“必由之路”,正是明确新能源汽车是做强汽车产业的基本路径。“它强调的是结果。”
新能源汽车踩下地板油 激发多元化产品做大市场
[摘要]今年以来,从国务院副总理,到国务院总理,再到此次国家最高领导人,在各地考察中持续提出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明确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