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电池领域增长趋缓的背景下,传统PACK企业开始瞄准新能源汽车市场,加速在动力电池PACK领域的投入及布局。
近日,欣旺达(300207.SZ)发布公告,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1亿元与深圳市英威腾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深圳市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电动汽车电池模组及电源管理系统等相关业务。
欣旺达表示,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公司开拓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迅速增强公司在新能源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电源管理系统产业化方面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事实上,早于2008年,另外一家PACK巨头德赛电池(000049.SZ)旗下控股公司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下称“亿能电子”)就开始涉足动力电池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研发和制造,2013年,亿能电子及又加大在动力电池模组领域的投入,其当年销售额达到7000多万元。
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德赛、欣旺达这样的数码PACK巨头要想在动力电池领域找到其在传统行业的风光与地位,可能并不现实。
与数码领域所不同的是,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普遍都拥有自己的模组PACK业务,这导致其并不愿意将其业务分流给PACK企业,另一方面,作为PACK关键环节的BMS技术,由于涉及到整车控制等核心内容,越来越多的整车企业开始注重自身团队的建立,这对于希冀在该领域大展拳脚的pack企业而言,显然是迎面一击。
“动力电池企业不会轻易把自己的电芯给PACK企业使用,一方面是考虑到与自身业务冲突,另一方面,如果一旦出现问题,整车企业会直接把责任推到电池身上。”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下称“合肥国轩”)研究所长孙承岗表示,合肥国轩与下游整车厂的合作中,电池PACK环节都由其单独完成,直接给车企装配使用。
根据调研,除了合肥国轩,目前,包括ATL、天津力神等在内的大多数动力电池企业与整车企业的合作,都是直接交付电池模组,有的甚至包括BMS系统也由电池企业来提供。
在孙承岗看来,电动汽车市场启动后,PACK企业的生存空间并不大,PACK业务将会直接由电池企业来完成,或者由实力较强的整车企业指导电池企业完成。他认为,短期来看,在整车企业自身积累欠缺的情况下,会选择一些PACK企业或者专业的BMS企业为其提供BMS系统,但是从长期来看,有实力的整车企业时肯定会建立自己的BMS团队。
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GBII)分析认为,PACK企业要想在产业链中占有一席之地,必然要走专业集中化的路线,通过更为专业的技术以及更好的成本控制来实现与整车企业及动力电池企业的合作。
“国内的动力电池PACK企业要想生存,就要走像德尔福、博世这些的专业零部件配件供应商模式。”对于PACK企业在动力领域的市场机会,欣旺达一位内部人士认为,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动力的电池产业链上电芯厂商与模组厂商专业化分工的趋势将会逐渐明显。专业的锂离子电池模组制造厂商凭借多样化的电芯选择、专业的锂离子电池模组生产管理、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等优势从电池厂及车企中分流一部分业务,从而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