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孙冬泉
日前,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孙冬泉表示,随着移动设备、电动工具、储能等的高速发展,全球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随之高速增长。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09-2012年每年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增长速度在28%以上,产量增长在14%以上。其中2012年全球产量达58.6亿颗,增长26.29%,市场规模达到207亿美元,增长35.29%。从出货量来看,2013年国内的出货量达到47.5亿只水平,较2012年的39.2亿只增长20%,涨幅下降较为明显。
孙冬泉认为,日本、中国和韩国是世界三大锂离子电池生产国,其产量占到世界产量的95%左右。日本作为传统的生产大国,于2011年被韩国超越;韩国企业,通过材料、零部件等产业链的资源优化,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一跃成为生产巨头;中国拥有原材料及成本优势,但技术落后,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如何突破技术瓶颈,提高高端产品附加值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谈到产业2015年后的增长点,孙冬泉说,主要在以下几个面:一是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快速增长,聚合物电池的市场将不断扩大,我国聚合物电池份额将进一步扩大;二是,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动自行车生产国和消费市场,电动自行车升级换代,为锂离子电池在电动自行车上的应用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三是,随着锂离子电池成本的下降,国内通信后备电源用锂离子电池的年新增市场容量潜力大。通信后备电源领域将是锂离子电池的又一新的应用领域;四是,电动汽车是未来锂离子电池的最大市场,2013年,美国特斯拉公司在电动汽车市场获得瞩目成绩,该公司预计2016年仅其一家公司需要的用量将会超过目前全球的3C市场用量,届时全球的电动车市场所需的锂离子电池规模空前;第五,市场发展新热点:规模储能。在未来电网,包括发电、配电、再生能源发电中具有关键地位;第六,受益于智能手机的发展,移动电源,即充电宝,在国内市场需求显著增长,容量巨大;此外,电动工具正处于由锂离子电池替代以往的镍氢、镍镉电池作为电源动力的时期,电动工具对锂电的需求也处于稳定增长的时期。
从的应用趋势来看,目前,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于3C消费电子、电动工具中,也正在往动力汽车、动力自行车应用方向发展。“未来,将在储能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孙冬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