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浙江光伏洗牌“第一案” 破产法让企业重新焕发生机

发布时间: 2015-01-16 09:39:56    来源: 温州网    作者: 叶临风
字体:

[摘要]中硅科技案被称为浙江光伏企业洗牌“第一案”,企业实际资产3300多万元,负债却达2.29亿多元。

 

  近年来,在践行司法公正的过程中,温州法院在破产案件简化审理程序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温州中院也因此跻身全国首批企业破产案件审理方式改革试点法院,从而又创下一个“敢为先”的温州样本。今天让我们来听听东瓯会计师事务所所长金国达讲述的故事。

  东瓯会计师事务所所长金国达:

  2012年10月26日,多云,些许闷热。

  这一天,瓯海区人民法院指定东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担任温州中硅科技有限公司管理人。这家公司因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向瓯海法院申请破产重组。身为事务所所长,我意识到这或许是入行20多年来最难啃的骨头。

  2014年1月4日,天气阴冷。那天,重组方资金全部到位,心头大石终于落下。435天里,阅读过数十万字的文案书籍,整日起早贪黑,头发也白了大半,但想到为推进破产法作出贡献,便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接手前我与多数人一样 “谈破产色变”

  2013年,是温州推动破产法最轰轰烈烈的一年,全年审理198件破产案件,审结153件,令20多家企业起死回生。全国各地不断有学者来温调研,甚至有最高院专家说出“若不是温州对破产法的推动,恐怕破产法都要破产”的话。

  然而,在2012年接手中硅科技一案时,我与多数人一样,也是“谈破产色变”的。为什么?因为在过去,审理破产案件不仅程序麻烦,受理条件也十分苛刻,曾有一个案子审理时间长达5年。

  此前,我没有具体运作过破产案件,但我很早便开始阅读各类相关书籍,也多次参与破产法专题培训,同行之间也偶有交流。我仍然记得一次培训会上市中院民二庭庭长鞠海亭说的,“温州是中国市场经济发源地之一,破产问题爆发得早是正常的,这是个不应被误读的社会问题。推动破产的目的是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化解金融风波。温州理应成为企业破产审判的标杆。”

  对资产缩水认识不足 上报清偿率闹笑话

  刚接手中硅科技案时,我很快发现了实战经验缺失带来的问题,比如对资产缩水的认识不足。

  这家公司于2010年6月成立,主要经营范围为太阳能利用技术的开发、光伏应用产品等。在2012年12月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上,我上报了清偿率11%的数据。会后,瓯海法院副院长叶建平把我叫去办公室,说:“全球破产案例的平均清偿率是8%,光伏产业受到如此沉重打击,你真的能够保证中硅科技完成11%的清偿率吗?”他的话音刚落,我的脸一下就红了。后来,我在实战中积累经验,最终,中硅科技的清偿率定格在6.66%。

更多推荐

专家专栏

企业专题

热门文章

展会沙龙

󰀗返回顶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