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十二五”收官之年,2015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突飞猛进的一年。这一年,中央及地方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助推新能源汽车市场化进程,我国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体系日渐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速度在加快,产销量跃居世界第一,发展势头喜人。
与此同时,充电桩建设滞后,动力电池技术和产业布局不足,整车技术水平有待提升等不利因素,也成为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全面发展的重要掣肘因素。
业内认为,随着充电设施的逐步改善,以及新能源汽车大量被应用到各类租车市场,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理念将日渐深入人心,我国新能源汽车在2016年很可能会迎来几何级增长,前景非常可观。
全球第一无悬念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7.23万辆,同比增长6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3万辆,同比增长7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7509辆,同比增长2倍;纯电动商用车生产3.09万辆,同比增长18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3893辆,同比增长97%。
2015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27.92万辆,同比增长4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11.72万辆,同比增长3.5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5.3万辆,同比增长3倍;纯电动商用车生产9.01万辆,同比增长11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1.89万辆,同比增长90%。
与此同时,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继2015年10月突破2万辆后,2015年11月销量持续攀升至24664辆,同比增长2.4倍,环比净增长4289辆。2015年前11个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已达13.87万辆,远远超过2014年3.7万辆的年销量。
记者了解到,由于统计原因,我国新能源汽车2015全年产销量统计要等到2016年1月中旬才能出炉,但2015年前11个月的数据已让业内感到惊喜。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许艳华认为,受政策驱动,在产销企业共同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形势喜人,2015年实现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目标几无悬念。“中国新能源汽车2015年销量占全球总销量的比重将超过40%,高于美国、欧洲和日本,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处于主导地位,中国市场对全球新能源汽车消费增长的贡献度显而易见。”许艳华说。
比许艳华更为乐观,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志新认为,2015全年产量很可能会突破30万辆,比2014年增长4倍。
“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在逐渐被消费者接受和认可,私人购买市场迅速兴起,而且新能源汽车不限购、不限行等特殊待遇为新能源汽车市场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推动作用。”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欧阳明高表示,目前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经济型,包括A0级、A00级和A000级,纯电动汽车基本以这部分为主,几乎占新能源汽车市场的90%;二是B级以上的豪华电动汽车;三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欧阳明高也坦言,我国新能源汽车当前依然面临三大挑战:首先,补贴依赖性比较严重,产品品质、层次良莠不齐。第二,安全风险问题,电动汽车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事故概率增大。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特别是私人市场还很脆弱、不稳定,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将会严重打击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信心。第三是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前期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都是自主品牌,但国外电池厂商开始进入中国,外资汽车企业也开始在中国布局新能源汽车,未来竞争会更加残酷。
许艳华认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整体的发展仍处于一个中低发展水平,虽然2015年产销量全球领先,包括一些车型也在全球销量中排在前列,但是这并不能代表整体发展水平,在安全性、动力电池、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仍有待于提高。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国际竞争的加剧,我国新能源汽车配套和服务方面还存在着大的差异,任务比较艰巨。”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汽车处副处长孟祥峰坦言,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三大问题。
首先,充电桩建设速度比较滞后。2014年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量和基础设施充电桩的比例是3∶1,充电桩和车的比例明显不合理,影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热情。
其次,我国动力电池的研发水平和产业布局不足。动力电池领域龙头企业比较缺乏,企业的研发实力和先进技术的储备明显不足。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随着新能源汽车推广量的快速增长,动力电池供不应求的局面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再次,整车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整个汽车行业、汽车产业中,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仍存在不足:动力技术研发能力不足、整车可靠性与国外存在明显的差距;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前沿技术研发储备不足。
对于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孟祥峰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从几个方面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继续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研发力度,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进一步完善工况体系,加强安全监管;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政策,运营和维护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公共平台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提升用户体验;打破地方壁垒,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统一市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氛围,强化政策宣传力度,总结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并对相关经验进行推广复制。同时,从政府的角度而言,要及时发布享受国家补贴政策、免税政策的车型目录。
2016年发展可期
“与传统燃油汽车市场增长出现疲态正好相反,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在2016年出现更大规模的增长。”知名汽车评论员张志勇认为,由于市场基础与国家政策将有更大规模的提升和改善,因此新能源汽车市场在2016年的增长速度将继续维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张志勇表示,从2014年开始,国家不断加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支持,这使得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构成重要障碍的充电设施在未来不再成为问题,2016年在主要城市,将逐步形成一个市区范围内的可供工作生活使用的充电设施网络。同时,随着充电设施的改善,以及新能源汽车大量使用到各类租车市场,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理念将会更加深入人心。
除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外,政策的倒逼作用也成为支撑张志勇做出乐观判断的重要依据。“我国从2016年开始实施更为严格的燃油耗值政策。根据相关政策,到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5.9升/百公里以下。到2020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4.5升/百公里以下;商用车新车燃料消耗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张志勇表示:“大部分汽车企业都必须实施新能源汽车化,才能完成政策所规定的目标。”
与张志勇的乐观相比,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则谨慎很多。“从短期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在2016年将进入发展的新纪元,政策强力推动下的新能源汽车仍将有60%左右的较快增速,但成倍增速难以出现。”崔东树认为,2016年的市场环境与政策补贴等因素将难以支撑新能源汽车成倍增长。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品质与安全等问题将引起更多关注,新能源汽车年检体系、废旧动力报废回收体系建设等将会有实质性措施。